走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的和什力克乡下和什力克村上和牧业队,新修的电线杆坐落有序,一条条单边垂直挂接的四色导线格外醒目,每家每户的门外墙上,安装着新式二合一表箱

图为电网运维人员检查指挥台区运行情况。周广科摄
走进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的和什力克乡下和什力克村上和牧业队,新修的电线杆坐落有序,一条条单边垂直挂接的四色导线格外醒目,每家每户的门外墙上,安装着新式二合一表箱。
在牧业队的1座智慧台区前,国网巴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城区供电中心经理李予新向记者介绍,在建设过程中,智慧台区首次采用了防倒供电装置、智能封闭型喷射式熔断器、低压电缆分接箱等新设备新技术。“不仅如此,我们还首次采用了低压‘十字交叉’圆弧走线、户表工艺‘弹墨画线’、台区接地防沉降等新兴工艺,彻底告别线路杂乱,私拉乱接等安全隐患。”李予新说。
6月17日,新疆首个智慧示范台区在下和什力克村建成投运,标志着新疆配电网数字化转型工作取得新进展,为助力乡村振兴,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上和牧业队示范区内现有村民132户,村民主要从事棉花、香梨的种植及牛羊养殖。此前,示范区内村民仅依靠一根10千伏的线路和变电容量为200 千伏安的变压器供电。“随着乡村振兴的发展,村里也相继有了坐垫加工厂、香梨冷库,用电负荷逐渐增加,以前相对陈旧的电力设施满足不了更多用电需求。”巴州人民检察院驻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李台荣介绍。
智慧配电示范区投运后,村民汉尼萨·牙生一家尤其高兴。“以前村子碰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家里容易停电,这几年村里的电力设施供电越来越稳定。”汉尼萨·牙生说,现在,自家的50亩地每年有稳定的收入,村里的产业也多了,老伴和儿子都在周边打工挣钱,日子越来越好。
据悉,依托该乡地域特色和优势,电力改造后,乡里将大力发展香梨产业、养殖业和旅游业,目前吸引了4个村级工厂落户。这些工厂投产后,将能解决120余人就业。
为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在创新上下功夫,今年初,国网巴州供电公司试点开展了智慧台区设计和建设工作。“相对于传统台区,智慧台区采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通过加装众多新型智能设备,使得电网具备超强感知、故障告警、智慧决策和快速执行功能。”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副总工程师李长山说。

图为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的智慧监控平台。周广科摄
在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记者看到,智慧监控平台实现了台区运维“状态可视、远程可控、自动调节”。供电服务指挥中心营配调技术支持班班长杨建川告诉记者,供电员工通过监控平台或手机App,就能实时掌握台区运行参数,对台区内开关进行分合、变压器进行调压、调容等远程控制操作,实现远程可视、可控,大幅减轻供电员工运维工作劳动强度。
“智慧示范台区的投运,实现了配电网的智能运维,为‘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和后续分布式光伏、充电桩、客户侧储能设备的接入奠定了基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巴州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徐康亮说。
智慧示范台区的建成投运是国网新疆电力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强配电网建设的结果。2019年以来,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持续加大农村配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在巴州率先实施“整村推进”农村配电网标准化建设改造工程。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完成巴州257个自然村的农村电网规范化、标准化改造工作,惠及用户37505户。
“十四五”时期,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加快电网数字化转型步伐,接入各类配电自动化终端4.53万台,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到88.9%、终端在线率78.8%,实现配电网高低压全感知,用户用电体验大幅提升,有效保障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